第11章
“提花机才是关键!”
“布匹一样怕什么?只要花色不一样,到时候就会有人来买!”
“大佬说的不错,我们只要有提花机,到时候在那布匹上印上花案,还怕没有人来买不成!”
“兄弟们,大佬直接就开启工业革命了,我们还要提花机干什么,直接印花机不就好了吗?”
看着评论区吵闹成一团的乱象。
不管是提花机也好还是印花机也罢,都是离不开知识积累。
提花机可以在前期的时候作为过渡的产物。
在保证棉布产量稳步提高的时候,不至于积压大量的库存。
至于说印花机还是需要燃油电力来进行启动使用。
直接开启工业革命,这就是个伪命题。
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过渡,足足也要数百年的时间。
即便是说快速完成过渡。
少说也要十数年的光景。
在这个过程当中,提花机就可以作为一个时代的替代品。
保证当下能够有足够的花样供给使用。
朱柏想到这儿之后,茅塞顿开。
毕竟任何一个发明都是跨时代的过渡。
能够被记载下来的东西必定是有可用之处。
朱柏也不再纠结到底是选择哪一款机器。
反正自己的脑容量足够的大,那就干脆的都记下来。
当朱柏仔细了解了提花机的工作后,不免的有些感慨。
劳动力果然是最不值钱。
通过人工操作一根根的去进行矫正纺织。
才能使得一块布匹上出现精妙绝伦的花色。
这样的一块布都要放做到现代来说也是难得的工艺品。
可在古时则是极为贵重之物。
朱柏将所有的资料都记录在脑海之后。
顺手的要在一旁的电脑上下载完提花机等机器原理后。
评论区又被聊嗨了,还是转移到了吃上面。
“当大明的子孙也是挺不容易的,他们在那会儿根本就不能够吃猪!”
“开玩笑,猪怎么可能不被吃,这可是实打实的精肉,一块五花肉的价格可是相当的不便宜,而且好养殖!”
“楼上的你要记着,这玩意儿是猪,当今的天子姓的也是朱!”
“这还有连坐吗?若是说真有连坐的话,那不是惨了吗?”
“据说大唐的时候,家家户户的百姓都不能够吃鲤鱼,因为当今的天子姓李!”
“即便是有吃的,又能如何!古时候的吃的,可不是现代咱们能够瞧得上的!”
虽然说现如今还有不少的地方都打着仿膳宫廷菜肴的名讳来进行经营。
但其实早已经失去了精华。
更关键的一点是当时那个时代许多的调料品都还没有被发现。
这也就导致了,大家口口相传却百闻不得一见。
事实上,所谓的宫廷菜肴也直到大清末年才初见成型。
在大明时期能够吃得进嘴里的吃食都极为难吃。
就连皇宫不少的宫眷,都会私下的自己开小厨房,做些可口的饭菜。
皇宫尚是如此,更何况皇城外的百姓们。
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不是金贵之物。
“说起来可以搞一些胡椒辣椒的种子,毕竟在大明时期,这些东西都不难找,特别是蜀地早已经是初具规模!”
“内地对于这些调料品并不是那么的看中,但并不代表不好找!”
“比起说这些调料来烧柴火才是最头疼的事情!”
“家家户户都要去砍柴,保证每天都能够烧火做饭!”
“木材不易砍伐,而且一遇到阴雨天,这柴火就阴湿烧不着!”
“我记得当时我在乡下的时候烧大锅灶,那连柴火怎么点着都不知道,还有一个劲儿的取柴添柴!”
“楼上的真像了,我也是这样,回回都被家里人惨骂一顿,我都质疑我到底能不能行!”
看着评论区讨论的激烈,朱柏被其中的一条评论吸引了。
“搞什么柴火,我们直接搞碳,甚至直接搞煤!”
“有了煤之后,那不是直接可以做蜂窝煤!”
“还有,像城里面也可以建造起来一个大型的沼气池,便可以直接搞燃气灶!”
一斤柴火才能够烧出来几两的碳。
碳在古时候可是极为的贵重。
而且有钱人家还会挑选木材。
比如进献给皇宫的一般都会采用无烟炭。
至于说,有钱人家也会采买上一些果木炭。
据说这种炭烧出来还会有果木的香味。
至于说寻常的百姓,有木材来烧就已经是极其的不容易。
哪还会有这份闲钱去采买碳来作为日常所用。
如果说是煤的话倒还好说。
只是在洪武时期,大家还不知道煤的作用。
煤需要进行开采,清洗过后才能够去除杂质。
在添上粘土和煤捣碎搅拌加工成蜂窝煤。
那生活质量水平将会直接提升不知道几倍。
在冬天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裹着大棉衣来过冬。
若是想要烧一些木柴取暖的话。
那就需要提前储备出足足得有半个院子的木材。
才能够勉强的够一家人使用。
可若说有了蜂窝煤后,那不管说是烧火做饭还是日常取暖,将会大大的便利。
朱柏越想越觉得有搞头。
蜂窝煤比起柴火的优点足足有不少。
可想而知一旦说蜂窝煤被推出后,那将会由非常大的市场。
甚至由朝廷出面,将把控各个矿场全部的收入纳为国库。
到时一体纳税,既提高了国库的收入,还能够让家家户户得到便宜。
一石二鸟之际,还能够收获民心。
朱柏越想就越为自己那些个争心斗角的兄弟们担忧。
只要时间一到自己穿越过去。
那倒是还有那朱棣朱允炆什么事。
毕竟这个是一件一本万利的生意。
而且支出收入更是0成本。
只要能够记得住哪里,煤矿的数量多就行。
朱柏将网友的点子们都给记录下来。
看着这一条条的点子其中的一个评论更是让他大呼好家伙。
这真是蚊子腿的肉都不肯放过。
呼吁着自己还要把火柴的技术也都带过去。
毕竟在那时还有不少人家用燧石点火。
即便是有路子的家户手里面拿着的也不过就是火折子。
这东西还得小心保存。
稍有不慎的话,火种熄灭就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