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细碎,透过公子府书房的窗格,洒落在蒙艾摊开的手掌上。她掌心之中,几粒饱满的金黄色稻种,如同微缩的太阳,闪烁着诱人的光泽。她语气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转向扶苏,“公子,看!这就是能让大秦粮仓满溢的种子!”
扶苏接过种子,指腹摩挲着,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质感。他的眉头却微微蹙起,眼底的震惊还未完全褪去,又添了几分凝重,“夫人,这…真的能亩产百石?”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迟疑,并非不信任蒙艾,只是这数字太过惊世骇俗,让他本能地感到一丝不安。
蒙艾语气肯定,带着现代人的自信和骄傲,“当然!这可是我从…一位世外高人那里求来的,绝对不假。”她又拿起一旁的图纸,展开在案几上,“还有这个,改良农具的设计图,有了这些,耕地的效率至少能翻上几倍!”图纸上的线条简洁流畅,勾勒出的农具构造却精巧异常,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无疑是天方夜谭。
扶苏俯身细看,目光追随着那些奇异的线条,手指不自觉地在图纸上临摹。他的眼中,惊诧之色愈发浓郁,“这些农具…设计精妙,若真能如夫人所说,确实是利国利民的至宝。” 他顿了顿,忧虑再次浮上眉梢,“只是,朝堂之上,那些守旧的大臣们,恐怕不会轻易相信如此…匪夷所思之物。” “奇技淫巧”四个字,终究还是咽了回去,但担忧之情,溢于言表。
蒙艾早就料到会有阻力,古代人的保守思想根深蒂固,尤其涉及到关乎国本的农事,那些老顽固的反对声浪可想而知。 她心中叹息一声,面上却依旧笑容明媚,“公子放心,我自有办法让他们相信。再说了,我们还有陛下呢,陛下圣明,定能识得真金。” 她的语气轻松,仿佛胸有成竹,然而,内心深处却已开始盘算,如何在朝堂之上,舌战群儒,让那些老古董们心服口服。
“夫人,您的家书到了。” 侍女的声音在门外响起,打断了蒙艾的思绪。
蒙艾略感诧异,接过侍女递来的信笺,展开,熟悉的笔迹跃然纸上,是父亲蒙毅从边关寄来的。 信中,除了寻常的问候,也委婉提及了她在咸阳宫朝堂上的“惊人之语”,字里行间,既有父亲对女儿的担忧,又隐隐透着一丝期盼。
蒙毅在信中写道:“闻汝于朝堂之上,言辞惊世,吾心甚忧。 汝性素来跳脱,吾亦知之,然庙堂之上,非同儿戏,言行务必谨慎。 父帅虽未曾明言,亦有隐忧。 然吾亦信汝非孟浪之辈,所为必有深意。 望汝珍重,勿坠蒙氏门风。”
蒙艾默默读完,心中百感交集。 父亲的担忧,家族的期望,如同两座大山,无形地压在她肩头。 她将信纸叠好,递还给侍女,深吸一口气,驱散心中那一丝烦闷。 看来,她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朝堂的质疑,还有家族的声誉。 这场“献宝”之路,远比她想象的,更加艰辛。
“公子,”蒙艾转过身,目光再次变得坚定,“我们不能再拖延了,必须尽快将高产种子和改良农具,呈献给陛下。” 她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扶苏望着蒙艾眼中闪烁的光芒,心中的忧虑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期待和信任。 “夫人所言甚是,事不宜迟,我们这就拟一道奏折,详细禀明陛下。” 扶苏的语气也变得郑重起来,他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次献宝,更是一场关乎大秦未来走向的豪赌。
两人伏案商议,很快便拟好了奏折,字斟句酌,详细阐述了高产水稻和改良农具的划时代意义,并附上了初步的推广种植计划。 蒙艾还特意准备了一份演示稿,打算在朝堂之上,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示这些“奇物”的价值。 为了更具说服力,她甚至命工匠连夜赶制了一批改良农具的模型,力求有理有据,让那些老顽固们,无可辩驳。
咸阳宫,章台宫内,气氛沉静。 嬴政端坐在龙案之后,目光沉凝,批阅着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章。 赵高躬身立于一侧,屏息凝神,大气也不敢出。
“陛下,”赵高轻声禀报道,“公子扶苏与公子夫人蒙艾,呈上奏折,言称献上…奇物。”
“奇物?” 嬴政抬起头,放下手中的朱笔,眉头微挑,眼底闪过一丝兴味,“何谓奇物?”
赵高略微迟疑,措辞谨慎,“奏折上言,乃是…亩产十倍之高产水稻种子,以及…省时省力之改良农具。”
“亩产十倍?省时省力?” 嬴政闻言,眉梢轻轻一扬,脸上浮现出一丝玩味的神色。 “将奏折呈上来。” 他的语气平静,听不出任何情绪。
赵高连忙双手奉上奏折。 嬴政接过,展开细阅,眉头渐渐锁紧。 奏折中对高产水稻和改良农具的描述,匪夷所思,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畴。 然而,字里行间,却又透着一股恳切之意,不似虚妄之言。 尤其是“蒙艾”二字,再次映入眼帘,让他不禁想起几日前朝堂之上,那个语出惊人的女子。
“这个蒙艾…” 嬴政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还真是…总能给朕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他放下奏折,沉吟片刻,吩咐赵高,“传旨,明日早朝,宣公子扶苏、公子夫人蒙艾,章台宫议事。”
“奴婢遵旨。” 赵高躬身领命,悄然退下,心中暗自揣度,这位公子夫人,究竟又会在朝堂之上,掀起怎样的波澜?
翌日,章台宫,朝堂之上,气氛异乎寻常的凝重。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低声交谈,窃窃私语。 昨日,嬴政突然下旨,宣公子扶苏与公子夫人蒙艾,于今日早朝议事,议题竟是他们所献之“奇物”,朝堂之上,顿时哗然。
“亩产百石?简直是天方夜谭!”
“妖言惑众,惑乱圣听!”
“妇人干政,果真乃祸乱之源!”
保守派大臣们摇头叹息,对蒙艾和扶苏的奏折嗤之以鼻,认定这不过是哗众取宠的闹剧。 甚至,已经有人开始酝酿,如何在朝堂之上,弹劾蒙艾,让她为自己的“妄言”付出代价。
嘈杂的议论声中,嬴政的身影,在赵高的陪同下,缓缓出现在章台宫门口。 朝堂瞬间安静下来,群臣纷纷躬身行礼。
“众卿平身。” 嬴政威严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章台宫内。
群臣起身,各自归位,目光却不约而同地投向殿外,等待着即将到来的“焦点”。 片刻之后,蒙艾和扶苏,并肩步入章台宫。 蒙艾身着庄重宫装,面容沉静,举手投足间,却散发着一种与众不同的自信与从容。 扶苏则显得有些拘谨,紧随蒙艾身后,神情略显紧张。
两人走到殿中央,再次跪地行礼,“儿臣(臣妇)扶苏(蒙艾),拜见父皇(陛下)。”
“起来吧。” 嬴政的目光,落在蒙艾身上,语气平静,“朕听闻,你们献上了…奇物?”
蒙艾起身,不卑不亢地答道,“回禀陛下,正是。 臣妇与公子扶苏,献上高产水稻种子,以及改良农具,可解民生之困,固国之本。” 她的声音清脆有力,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感染力。
然而,她的话音未落,便立刻遭到保守派大臣的驳斥。 “放肆!蒙艾,休得在此妖言惑众!”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怒目圆睁,指着蒙艾厉声呵斥,“亩产百石,亘古未闻! 你将这庄严肃穆的朝堂,当成了什么地方,岂容你在此胡言乱语!”
“正是!妇人目光短浅,所言不足为信!”
“当严惩此等蛊惑人心的妖妇!” 群臣纷纷附和,指责之声,此起彼伏,矛头直指蒙艾。
蒙艾面对群情汹涌的指责,却镇定自若,脸上依旧挂着淡淡的笑容。 她早料到这些老顽固不会轻易接受,她转过身,目光扫过群臣,语气平静而有力,“诸位大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今日,我便将这‘奇物’呈上,请诸位大人亲眼 一看,这究竟是妖言惑众,还是利国利民的至宝!” 说着,她示意身后的侍从,将早已备好的托盘呈上。
侍从们小心翼翼地捧着托盘,托盘之上,分别陈列着金黄饱满的稻种,以及几件精巧的农具模型。 蒙艾走到托盘前,拿起一把稻种,高举过头,向群臣展示,“诸位大人请看,此乃高产水稻之种。 颗粒饱满,色泽金黄,与寻常稻种,大相径庭。” 群臣们纷纷探头,仔细端详蒙艾手中的种子,脸上露出疑惑之色。 这些种子,的确与他们平日所见的稻种,略有不同,似乎更为饱满,色泽也更为鲜亮。
蒙艾又拿起一件改良农具模型,向群臣展示,“再看这些农具,乃是我潜心钻研,改良而成。 结构精巧,操作简便,可大幅提升耕作之效。” 她一边说着,一边演示农具模型的使用方法,精巧的设计,让一些略懂农事的大臣,也忍不住啧啧称奇。
“这…这农具,倒有些门道。” 一位年长的官员,低声喃喃,语气中带着一丝动摇。
“哼,不过是些花架子罢了,华而不实!” 仍有保守派大臣嘴硬,不愿承认这些“奇物”的价值。
嬴政饶有兴致地看着蒙艾的演示,目光深邃,带着探究和欣赏。 他始终沉默不语,只是静静地观察,似在等待蒙艾接下来的举动。
蒙艾演示完毕,转身面向嬴政,盈盈下拜,“陛下,臣妇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点虚假。 此高产水稻种子与改良农具,乃天佑大秦之祥瑞,若能推广种植,必将泽被万民,国泰民安。” 她语气诚恳,神情坚定,散发出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
嬴政微微颔首,目光中带着一丝赞许,“蒙艾,若你所言属实,自是功德无量。 然,口说无凭,需得验证方可证真。” 他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变得严肃,“朕命你与扶苏,即刻前往皇家农场,试种高产水稻,试用改良农具。 若真能如你所言,亩产百石,省时省力,朕必有重赏。 若弄虚作假,欺君罔上…” 嬴政的声音骤然冰冷,带着一丝凛冽的杀意,“朕,绝不轻饶!”
群臣闻言,顿时一片哗然。 始皇陛下竟然真的要试种? 这岂不是给了蒙艾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一些保守派大臣还想出言反对,但触及嬴政威严的目光,又纷纷噤声,不敢再多言。
蒙艾闻言,心中一喜,连忙再次跪地谢恩,“臣妇领旨! 臣妇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她知道,机会来了,一个向所有人证明自己,改变大秦命运的机会。 而皇家农场,便是她踏出宏图伟业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