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前期一直持续干旱,入秋后这场雨也算及时,只不过阴雨连绵,村民也只能窝在家里。
那些手中有粮的人心不慌,但象张明秀这样的家庭,手中无粮,天天下雨,无法出去挖野菜,可就要饿肚子的。
没有办法,只好等雨小的时候,上山去挖野菜。
张明秀带着大丫二丫,戴上斗笠,冒雨出去找吃的,四丫嚷着要去,没让去,这雨天怕出意外,到时候怕照顾不到。
还是利用空间的特殊功能,找到了不少蘑菇,连续不断的雨水滋润了林间蘑茹产地,冒出来的蘑菇也多了。
这一下母女三人足足捡了三背篓,其间还打了一只野鸡,满载而归。
回到家中,把三背篓蘑菇倒在地上,精心的挑选,把品相好的蘑菇选出来,分门别类的装好,足足装了一背篓,有八十来斤。
而那些品相不好的,放到灶膛上用竹筛子摊开烤干保存,做储备粮。
选出来的好品质蘑菇,张明秀打算拿到县城去换些大米。
这样想着,吃了中午饭又叫大丫二丫,再次上山捡蘑菇。
村中还有几户人家揭不开锅,也冒雨出来找吃的,张明秀不想与他们争抢,绕道避开了。
三人一路深入山中,比上午捡的还多,张明秀偷偷的转移了部分到空间里,三人最后还背了三背篓。
往回走的时候,周围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几声鸟鸣。
突然,一声惊恐的呼喊打破了这份宁静:“救命啊!”这突如其来的喊声让张明秀心里一惊。
她连忙停下脚步,侧耳倾听着声音传来的方向。
随后,她果断地吩咐大丫和二丫背上装满蘑菇的背篓先回家去,自己则毫不犹豫地朝着那呼救声奔去。
一路小跑,张明秀很快就来到了目的地。
眼前的景象让她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只见肖金宝的媳妇刘翠花正满脸惊慌失措地站在溪水边,双手挥舞着,扯着嗓子大声求救。
顺着刘翠花手指的方向看去,原来在小溪中央有一处深潭。
因为近日连续降雨导致山洪水上涨,原本不大的深潭此时已经变得宽阔无比,水流湍急。
更让人揪心的是,在浑浊的潭水中,竟然漂浮着一件花棉袄,随着水波上下起伏。
不用想都知道,这肯定是有人落水了!再看看刘翠花那张焦急万分、泪水横流的脸,张明秀心中暗自猜测,十有八九是她的女儿不小心掉进了水里。
说实在话,对于这个刘翠花,张明秀其实并没有什么好印象。
平日里,刘翠花仗着自家男人有点本事,可没少欺负老实巴交的张明秀。
但此时此刻,可是人命关天啊!而且瞧刘翠花那副完全不会水的样子,如果自己不出手相助,恐怕那个小女孩就要被无情的潭水给吞没了。
想到这里,张明秀咬咬牙,暗暗告诉自己:“罢了罢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不管怎样先把人救上来再说吧!”
于是,她加快步伐,急匆匆地向刘翠花走去。
正巧这时,刘翠花看到张明秀朝这边赶来,顿时像是抓到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般,眼睛里闪烁出一丝希望的光芒。
她来不及多想,立刻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前去,紧紧拉住张明秀的手,带着哭腔恳求道:“嫂子,求求您了,快救救我的孩子吧……”
张明秀来不及多说,脱下外套,跳进了水潭中,游向中间的花棉袄。
靠近后用一只手托住小孩,把头露出水面,自己则单手划水,双腿在水中猛蹬,向岸边游去。
还好小孩体轻,没费多大力就救上了岸。
刘翠花接过女儿抱在怀里,嚎啕大哭,“玉英,你快醒醒,别吓娘。”
肖玉英双眼紧闭,小脸煞白,刘翠花六神无主,只一个劲地喊女儿的名字。
张明秀见此,觉得这样不行,必须及时施救,于是说道。
“喂,我说你到底懂不懂啊!这落水之人被救上岸之后,得赶紧想办法倒出其腹中的积水,并帮助恢复呼吸才成呐!你光在这里一个劲儿地干嚎又有什么用呢?真是急死人啦!”
说话间,张明秀快步走上前来,毫不客气地将刘翠花用力一推,随后伸手一把拉过躺在地上昏迷不醒的肖玉英,动作迅速而熟练地让她俯卧在了自己的膝盖之上。
紧接着,她小心翼翼地将肖玉英的双腿抬高,同时把她的头颅轻轻放低,如此一来,便有利于腹中之水自然流出。
果然,没过多久,肖玉英的口中就接连吐出了不少积水来。
好在肖玉英落水的时间并不算太长,因此腹中的积水并不是很多。
就在刘翠花焦急万分的时候,只听得肖玉英突然连续咳嗽了好几声,然后缓缓睁开了眼睛,终于是苏醒了过来。
看到这一幕,两人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了下来。
“哎呀呀,可真是谢天谢地啊!玉英这孩子总算是醒过来啦!嫂子,这次多亏了你出手相救,要不然玉英这条小命恐怕就难保喽!之前都是我的不对,我不该那样冒犯您,日后我定会找机会好好报答您的大恩大德!”
此时的刘翠花一脸感激之色,言辞之间显得极为诚恳。
然而,谁又能知道此刻她的内心深处究竟在打着什么样的算盘呢?
所以对于刘翠花所说的这番话,张明秀并未完全放在心上。
张明秀略带责备地回应道:“你看看你,这当妈的到底是怎么照看小孩子的哟!明明外面下着雨,还带着孩子往溪边这种危险的地方走,稍不留神就会落水的!今天若不是我恰巧路过这里并且发现得及时,侄女可就真的要有生命危险啦!”
面对指责,刘翠花面露羞愧之色,连连点头应道:“嫂子教训得极是,确实是我一时疏忽大意了,今后我一定多加小心,绝对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了!”
“走吧,赶快回家,回去后熬些姜汤为玉英祛寒,别落下病根。”
说罢张明秀穿上外套,把肖玉英扶上刘翠花的背,张明秀自己把背篓一背,再顺手抄起刘翠花的背篓,一同下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