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末世的临近,为确保居民安全,所有军警都荷枪实弹进驻各个小区。
每个小区都在显眼的位置设置了一个警务处,由两名警察并三名现役军人驻扎,同时还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配备了社区工作人员及网格员若干。
隔天,社区工作者就开始发放新型身份手环。
他们挨家挨户地敲门,将手环送到居民手中,并耐心地解释手环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这个身份手环绑定了个人生物信息并附带基因锁,非本人无法使用。”
“手环有接打电话、收发短信、上网、拍照、视频以及投影功能,使用方法与智能手机相同,大家自行摸索。”
“手环不需要额外充电,它主要靠人体温度进行生物发电,只要一直带在身上就不会电量不足。”
“手环内有初始积分100分,用人民币可以兑换,100元兑换1积分,每人上限400万元人民币,仅此一次。以后现金将全面作废,积分将成为新的货币。”
拿到身份手环,张甜甜感觉很稀奇。
这是上一世没出现过的物品,不知道又是哪个实验室的黑科技,未来感满满。
手环外形很像儿童手表,有一块正方形的屏幕。锁扣是指纹+静脉双重识别,非本人操作无法取下。
张母盘点了一下家里的现金,还剩25万元。都是之前取出来放在家里备用的,账户上倒是一分都不剩。
“我们得赶紧把这些现金兑换成积分,去晚了又要排好长的队。”张母说道。
一家人说干就干,开着车带着现金来到了附近的积分服务中心。
按照国家公布的城市规划来看,每五到六个大型小区设置一个积分服务中心,不仅处理人民币兑换积分事项,后期还负责处理积分交易,积分划转等工作,类似末世前的银行。
果不其然,积分服务中心已经排起了长队。
“400万元的上限太少了,我们的钱根本兑换不完,政府为什么不放开兑换限额,这不公平。”一位衣着整洁,看起来就是精英阶层的中年男子愤怒的喊道,他正在窗口办理兑换手续。
柜台内坐着位干练的小姐姐,头发梳的一丝不乱。
“不好意思,这位先生,这是国家规定的兑换上限,对所有人适用,您生气也没办法。”
小姐姐脸上的微笑纹丝不动,她接着说道:“您还需要办理兑换手续吗?不需要的话请让开位置,让后面的人过来办理。”
中年男子闻言快气炸了,他拳头捏紧,嘎吱作响,但却不敢有任何出格的动作。
因为服务大厅里有三队全副武装的军人在交叉巡逻,稍有异动就会被直接拷走。
他方才亲眼见到一个眼熟的生意伙伴想在柜台闹事,三秒之内就被摁住,然后喜提一副银手镯,后面的结果可想而知。
须知,乱世用重典。想要在末世活的好,就必须乖乖听话。
想到这里,中年男子肩膀一垮,整个人都颓了下来,“换吧,换400万人民币。”
“好的,先生,您的40000积分已经打到个人账户,在身份手环上可以查询,下一位!”
张甜甜在一旁看见了全过程,她暗暗想着,这些人若是一直这样看不清形势,末世里只会比普通人活的更艰难。都末世了,资本主义那一套是肯定行不通的。
兑换上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旨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有助于加强对物资的调配和管理,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说白了,就是缩小贫富差距,在物资匮乏的末世防止一部分富人集中资源,压缩普通人生存空间。
国家爸爸为了众多的平头百姓能够好好生活,可谓是煞费苦心。
张母将25万现金兑换成了2500积分,其中,1000积分存进张母的账户,剩余三人的账户则是500。
“不知道以后的物价高不高,我们家只有这么点积分,物价要是太高了,估计会不够用。”张母很是担忧,这点积分看起来有点不顶用。
“应该还好吧。”张甜甜回忆了一下,上一世直到极热期,几个官方基地才推出了积分政策,当时一块压缩饼干3积分,一瓶水5积分,而一个基地工作人员的工资是一天20积分。
她安慰道:“我们家的情况已经很好了,而且空间里面什么东西都有,我们需要花积分的地方也少。”
张母想想觉得也是,就不再担忧了。
积分兑换工作刚结束,就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搬家工作。
第一个天灾是暴雨,根据张甜甜对降雨量的描述,积水会一直上涨到十层楼高度,有些低洼地区甚至淹没15层。
所有住在低层的居民都要往高处转移。这时,先前社区入户调查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所有的高层写字楼、商场、酒店、停车场都被征用,用来安置低层居民。
所有租住、按揭房都必须按照面积和居住人数安排其他人员合住。
唯一不同的是,按揭房的房主有一定的房屋所有权,有其他人员入住后,政府会根据入住的人数给予积分补贴,每人每月10积分,算是一点小小的安慰。
对于全款房,则是不强制安排他人入住。但是有房主愿意接受人员入住的,每人每月补贴20积分。
张甜甜看着新出炉的政策,有些戚戚然。
张煜觉得很奇怪,于是问道:“怎么了,看你一脸要死不活的样子。”
张甜甜哭丧脸,“哥,按照这个政策,我们这栋楼要住进来多少人啊!”
张煜一愣,他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以前听妈说过,我们这小区偏僻,租房的少,应该大部分都是业主吧。”
“希望吧。”张甜甜叹气。
张甜甜家所在的小区是新建的,各种户型一应俱全,楼层也颇高,基本都是30层左右的建筑。
她家所在的11单元是一梯两户的大户型设计,总共26层。原本只有零零散散的七八户居民,整个单元显得颇为冷清。
然而怕什么来什么。
仅仅两三天的功夫,10层往上的楼层就迅速住满了人。
每天都有一连串的运输车队载着满车的行李和人群进入小区,再在社区网格员的安排下住进各个楼层。
好几户都是两三家拼着住的,原本宽敞的房间一下子变得拥挤起来。
人们搬运行李、整理物品的声音此起彼伏,孩子们的嬉闹声、大人们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吵吵闹闹的好不热闹。
张甜甜数了数,光自家所在的11单元就住进来了将近400人,这以后的热闹简直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