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单单只是个传言,那姜宏怎么会被神秘人盯上呢?
姜晚柠在原身的记忆中找到了小时候的一些片段,父亲姜宏在棉纺厂早出晚归的工作,母亲程丽娟是个家庭主妇,负责照顾原身收拾家里的卫生。
父亲姜宏有时候会带烧鸡卤肉等熟食回家,母亲程丽娟更是隔三岔五的去供销社里买各种零嘴回来给原身吃。
原身小时候被父母养的白白胖胖的,跟年画上的福娃娃一样,只是后来长大了些爱美,就开始控制饭量了,就慢慢变苗条了。
一家三口的生活水平已经超出了姜宏的工资了。
要知道这个年代工人的工资并不高,只能说一家人饿不着,但经常吃肉吃零嘴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很显然,姜宏和程丽娟两口子是故意穿一些旧衣服,在外人面前装作拮据的样子。
但问题来了,那些东西姜宏藏在哪儿了?
赵建国找了这么多年都没找到,东西一定藏在一个别人都想不到的地方。
钱财最动人心,姜宏之所以生前没有跟女儿说清楚东西在哪儿,恐怕也担心女儿知道的太多会很危险。
姜晚柠决定要在别人之前找到那笔财宝,没有人是不爱财的,她也一样,更何况那笔财宝本来就是原身父亲留下的,那就更不能便宜别人了。
“牛婶,我想回老宅看看,我爸走了后,我有几年没回来了,也不知道老宅的房子怎么样了…….”
“其实那房子已经荒废了,你要是想去就去吧,你爸以前每年都会来收拾那老房子,几年前咱们这下了场暴雪,就把房顶给压塌了! ”
牛婶叹了口气,这孩子真是命苦啊,爹妈都没了,虽然厂里给了不少钱,可这孩子的姑姑姜红梅可不是个善茬,听说把房子都给占了,这孩子在家里的日子估计也不好过。
“孩子,你要是有困难就跟婶子开口,多了没有,几十斤粮食婶子家还是拿的出来的。”
“牛婶,谢谢你的好意,我饿不着的。”姜晚柠把林有才被抓,姜红梅一家已经被赶出家属院的事告诉了牛婶。
“那个林有才看着老实巴交的,没想到这么狠毒,连你一个孩子都不放过。”牛婶简直不敢想象,如果没有军人同志路过,后果会怎么样,那两口子就是人啊,“孩子,你受委屈了,要是你爸还在,怎么也得去打断林有才的腿。”
姜晚柠又跟牛婶聊了几句家常,就离开了牛婶家,沿着记忆里的路,走路去了姜家的老宅。
院子里长满了比人还高的野草野树,她费了好大工夫才钻进去,到了屋子里,屋顶和土墙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已经塌了大半了。
在老宅屋子里转了一遍,姜晚柠什么都没找到,顿时有些失望,又把原身小时候的记忆回忆了一遍。
原身小时候经常被姜宏带回老家,他还总是叮嘱原身永远不要忘了自己的老家在这,要常回来看看,老宅对于姜家来说是最珍贵的东西,一定要保存好。
回忆到这里,姜晚柠突然就想到了什么。
她知道了,那些东西一定就在老宅里面,可是老宅这么大上哪儿找啊?
总不能把地面都挖了吧???
可是就她一个人,这也不现实啊!
说干就干,姜晚柠直接去牛婶家以想把老宅院子里长得树苗挖掉的借口借了铁锹。
在院子里四处转了好一会儿,都最终挑了后院那棵杏树旁边下手。
后院的老杏树已经种了十几年了,是姜宏和程丽娟两口子带着原身一起种的,当时说是种一棵果树陪着原身一起长大,好留个纪念。
姜晚柠仔细想了想,觉得东西很有可能就在这棵杏树下,再说了不是有句话叫做灯下黑吗?
把东西就埋在姜家老宅里,那些找那些财宝的人肯定想不到姜宏会这么做,就连她本来也以为姜宏会挑选一个隐秘的地方来藏东西呢!
对,就是这样。
姜晚柠信心十足的挖了起来,挖到一米深的时候还是什么都没找到,她只好从空间里拿出之前准备的吃食,吃饱喝足了,换了个位置接着挖……….
这次挖到半米的时候明显感觉地底下有东西,她一下子就来了干劲,挖的更加卖力了,很快就挖出一大一小的两个箱子。
大箱子一打开,露出里面金灿灿的金条,每一根金条至少有半斤,这一箱少说得有几十斤了。
姜晚柠顿时双眼放光,心情激动极了。
这么多金条,肯定能值不少钱,发财了!发财了!
小箱子里是一些翡翠首饰,每一件品质都很高,里面最差的翡翠项链也是高冰种,最值钱的应该是里面那一对帝王绿翡翠玉镯了。
这些东西,姜晚柠也就只在后世的拍卖会上见到过,并且拍卖出来的价格不菲,当然了她是买不起的。
怕被别人发现,来不及多看,她就全部收到了空间里。
等回去了,再慢慢看。
到家属院的时候已经傍晚了。
姜晚柠为了好好犒劳一下辛苦了一天的自己,从空间里拿出一只老母鸡宰了炖汤,炒了一个番茄炒蛋,还拌了个凉拌黄瓜。
两菜一汤,这顿晚饭算是十分丰富了。
因为惦记着空间里刚收的两箱东西,她吃饭的速度飞快,吃饱后碗都没洗就回房间里看自己新收的两箱宝贝了。
之前在老宅,怕村里人多眼杂,万一有人突然过去看到这么多东西,那就完了,
一进空间就看到了那两口箱子,姜晚柠盯着那箱子金条移不开眼,一会摸摸这个,一会摸摸那个,金条摸够了,又拿了翡翠首饰往身上戴,活脱脱地像极了刘姥姥进大观园。
只可惜再喜欢这些首饰她也不敢戴出去,只能好好收藏在空间里,偶尔进空间里来过把瘾了。
一下子得到了这么多宝贝,姜晚柠睡觉都差点笑醒了。
…………..
西北某地。
林娇娇和赵卫东两个人和其他下乡的知青们坐了几天几夜火车,才终于来到了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