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改革遇阻,孤身力挽千层浪
许文全身心投入改革筹备,每日奔波于朝堂与民间。他一心想要将心中构想的蓝图,化作大楚繁荣的实景,却不知暗处,丞相赵崇及其党羽正紧锣密鼓地编织着阴谋之网。
这日,许文在整理各地呈上来的民生资料,准备在御前会议上详细阐述改革中关于减轻赋税、扶持农桑的具体措施。这时,翰林院同僚张大人匆匆走来,神色慌张。
“许大人,不好了!”张大人压低声音说道,“我刚听闻,赵丞相联合数位大臣,准备在御前会议上弹劾你,说你改革的主张是妖言惑众,会动摇国本。”
许文眉头紧皱,却并未显得太过惊慌。他镇定地说:“多谢张大人告知。我既决定推行改革,便早已料到会有这般阻力。”
张大人忧心忡忡地劝道:“许大人,赵丞相势力庞大,朝中半数官员都听他号令。此次弹劾来势汹汹,您可要早做打算。”
许文微微点头,心中已有了计较。他深知,这次御前会议将是改革路上的关键一战,只许胜,不许败。
很快,御前会议召开。金銮殿内气氛凝重,楚宣帝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群臣。
赵崇率先出列,手持笏板,神色严肃:“陛下,臣有本奏。如今许文提出的改革之策,看似为国家着想,实则暗藏祸心。他主张大幅减轻赋税,如此一来,国家财政收入必将锐减,如何维持军队开支、修缮水利?这分明是不顾国家安危,只顾一己之名。”
众大臣纷纷附和,一时间,大殿内指责声此起彼伏。
“许文,你可有话说?”楚宣帝目光投向许文,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
许文不慌不忙地走出队列,拱手说道:“陛下,丞相所言差矣。如今百姓赋税沉重,许多地方民不聊生。农民辛苦一年,收获的粮食大半都被征走,如何有动力耕种?长此以往,农业荒废,才是真正动摇国本。”
赵崇冷哼一声:“哼,说得轻巧。减轻赋税,国库空虚,拿什么来应对天灾人祸?”
许文从容应对:“丞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臣经过深入调研,发现如今国家赋税虽重,但真正流入国库的却有限。大部分都被各级贪官污吏层层盘剥。只要整顿吏治,严查贪腐,堵住漏洞,即便减轻赋税,国库收入也未必会减少。而且,百姓富足,才会更加拥护朝廷,国家根基才能稳固。”
赵崇一时语塞,但很快又强辩道:“整顿吏治谈何容易?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在这期间,国家运转所需的钱粮从何而来?”
许文早有准备,他拿出一份详细的计划书:“陛下,臣建议,在改革初期,可以先从商业入手。大楚商业繁荣,但商税征收却十分混乱。我们可以重新制定商税政策,规范税收流程,增加商业税收。同时,鼓励发展新兴产业,比如海外贸易,以此来增加国库收入。”
楚宣帝接过计划书,仔细翻阅起来。殿内一时安静下来,众人都在等待皇帝的裁决。
许久,楚宣帝抬起头,目光中透露出赞赏:“许文,你的建议朕觉得可行。改革之事,势在必行。朕命你为改革特使,全权负责改革事宜。如有官员敢从中作梗,严惩不贷。”
许文跪地谢恩,心中充满了感激与决心。赵崇等人虽心有不甘,但也不敢再公然违抗圣意。
然而,改革的推行远比想象中艰难。许文刚迈出第一步,便遭遇了重重阻碍。各地官员阳奉阴违,表面上支持改革,实际上却拖延执行。尤其是在整顿吏治方面,每当许文派人去调查官员贪腐情况,总会遇到各种阻力,证据也常常莫名失踪。
许文深知,这背后定是赵崇等人在搞鬼。他决定从最棘手的案件入手,撕开敌人的防线。
这日,许文接到密报,说江南地区的一位知府李大人贪腐严重,鱼肉百姓。他亲自带领一队人马,日夜兼程赶到江南。
到了江南后,许文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展开调查,而是乔装打扮,深入民间,与百姓们交谈。他很快了解到,这位李知府不仅贪污赈灾款,还强占百姓土地,无恶不作。百姓们对他恨之入骨,却敢怒不敢言。
掌握了足够的证据后,许文决定对李知府采取行动。然而,就在他准备动手时,却收到了楚宣帝的圣旨,要求他立刻回京。
许文心中疑惑,却不得不遵从圣旨。他将调查李知府的事宜交给了自己的心腹,叮嘱他一定要小心行事。
回到京城后,许文才知道,原来是赵崇等人在楚宣帝面前进谗言,说他在江南滥用职权,意图谋反。楚宣帝虽然没有完全相信,但还是决定将许文召回,当面询问。
在皇宫中,许文见到了楚宣帝。他将在江南的调查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皇帝,并呈上了收集到的证据。
楚宣帝看完证据后,龙颜大怒:“这个李知府,简直是无法无天!赵崇等人竟然还敢为他隐瞒。许文,你做得对。朕错怪你了。”
许文跪地谢恩:“陛下圣明。臣一心只为大楚的繁荣,绝无半点私心。”
楚宣帝点了点头:“朕相信你。你继续去推行改革吧。朕给你一道密旨,如有官员敢违抗改革,你可先斩后奏。”
许文接过密旨,心中充满了感动。他深知,皇帝的信任来之不易,自己绝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回到江南后,许文凭借着密旨,迅速将李知府及其党羽一网打尽。这一消息传开后,各地官员纷纷收敛,改革的推行也终于有了起色。
然而,许文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知道,赵崇等人绝不会善罢甘休,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在改革的过程中,许文发现,想要彻底改变大楚的现状,仅仅依靠经济和吏治改革是不够的,还需要培养一批有识之士,为朝廷输送新鲜血液。于是,他向楚宣帝提出了开办新式学堂的建议。
楚宣帝对这个建议十分感兴趣,当即批准了许文的请求。许文亲自担任学堂的校长,聘请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制定了一套全新的教学课程。
新式学堂的开办,吸引了众多寒门学子前来求学。他们在这里学习到了先进的知识和理念,成为了改革的坚定支持者。
随着改革的深入,大楚王朝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百姓生活日益富足,国家实力不断增强。而许文,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为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皇帝倚重的朝廷重臣。
但许文知道,自己的路还很长。他的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个更大的梦想,那就是让大楚成为天下第一强国,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