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二夫人和豫城郡主说了会寒暄话,就很明显的感觉到宋瑶的疲惫。
毕竟是这把年纪怀孕,哪怕放在医疗条件发达的现代世界,也是妥妥的高龄产妇了,大家都很理解她的状态。
付苗悄悄的偷看大伯母的肚子,只能看见隐隐约约有些圆润的凸起。
宋瑶很快就发现了付苗的视线,干脆招手把付苗喊了过去,大方的让她摸摸自己的肚子。
付苗自以为隐蔽的很好,没想到被现场抓包,一时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伸手轻轻摸了摸伯母的小腹。
付苗的手一放上去,宋瑶肚子里的孩子就像有感应一样,马上踢了堂姐一脚。
付苗和宋瑶都震惊的睁大了眼睛。
…………
送完礼物跟着母亲回到春喜斋,付苗还是很兴奋,这是她两辈子第一次摸到胎动,很新奇。
付二夫人看着咋咋呼呼的女儿,都不知道要说她什么好了。
看来给付苗找人家这件事的难度真的不小,必须得是厚道宽容的人家才行。
想及此,付二夫人又在心里盘算上了。
付苗看她娘一脸心事的样子,就好奇的趴过去盯着娘亲看。
付二夫人下意识的伸手摸了摸她的头,一脸无奈的让付苗起身跟着她去内室。
王妈妈很有眼力见的带着丫鬟们都退下了,把空间留给了母女俩。
付二夫人坐到房间书桌前,从抽屉里拿出了两本册子,翻开了其中一本,给付苗讲解起来。
说起来,付二夫人心里最疼爱的孩子就是付苗,毕竟当年骤然丧子,要不是有付苗,付二夫人都不知道自己要怎么熬过那些日子。
在付舟海出生前的那六年里,她经常觉得这偌大的承恩公府里,只有她们母女二人相依为命。
也因此,她舍不得看着宝贝女儿吃一点亏受一点苦,她希望她这辈子没有得到的幸福,付苗都能得到。
但任何一种教养方式有利就会有弊,付苗是开心快乐了,可是也缺少了很多闺阁女儿家的婉约,说话做事总让人觉得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于是付二夫人打算从今天起,再次亲自教导付苗。
其实从付苗五岁开始上学堂时,付二夫人只要下午有空,就会把放学的付苗喊过来教导。
可是这小丫头被宠坏了,根本坐不住,几次三番的推诿逃课,付二夫人坚持了一年后不忍心看女儿天天被这么拘着,再加上她又怀了付舟海,于是也就放任了。
可现在不行了,付二夫人觉得不能再这么放纵女儿了,必须要给她上点紧箍咒了。
虽然是临时抱佛脚,但能教多少算多少,总好过什么也不管。
付苗可完全没有get到她妈的意思,她是真的不喜欢学习古代女人管家那一套。
如果只是学习如何看账簿记账、如何打理家族生意、如何管理家族财产、如何维系夫人社交这些事务,付苗是没意见的。
可是要学习怎么和后宅相处,付苗就不乐意了,毕竟没有哪个正常姑娘会热衷照顾丈夫的后宅。
付苗觉得自己日后能做到不克扣后宅姬妾的吃穿用度,不虐待庶出子女,不加害他们的人身健康,就已经可以得到及格分了,多的她一分也不想要。
至于如何向丈夫争宠,如何与其他女人进行宅斗,这些属于超纲的附加题了。
作为一个从现代穿越来的躺平人,付苗表示并不想力争上游,只要能锦衣玉食的过一辈子就行。
再说了,封建社会的女人在夫家的地位,有一半要靠娘家的实力,而付苗有付家这座大靠山,除非她嫁给皇室,否则不管嫁去哪一家,都是只有她横着走的份。
之前对杨仁怀动心思,说到底也就是看上他家条件差,人却不错,还对自己有意,日后好拿捏。
只不过想法粗糙了一些,被付二夫人给点醒了而已。
付苗虽然整天嘻嘻哈哈的,但其实最坏的结果她也考虑过,万一日后付家真遭灾了,她要怎么办。
结论就是不怎么办。
付家真要是保不住了,那付苗这个嫡女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她不像庶出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她享受了最多的红利,也就有最大的义务,付家和她,是真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想清楚了这一点,付苗反而更混不吝了,人生在世不过三万天,能混一天是一天,况且她又是穿越来的,相当于凭空比别人多了一辈子,付苗很知足了。
真要是付远山和郑雨润都不在了,付苗也会看淡生死,大不了跟着父母去天上孝顺他们就是了。
付二夫人指着第一本册子,给付苗讲解着府里的情况,付苗看她娘也是用心良苦,于是就认真的坐在付二夫人身边听了起来。
现在付府挂着承恩公府的牌匾,由于老公爷还健在,所以六个兄弟并没有彻底分家,但除了府里的公账以外,其实各房也有自己的私账。
公账目前掌握在付老夫人,也就是付苗奶奶的手上,而具体负责日常事务的,是付奶奶身边的曹妈妈,她是付府公账的管事娘子。
而负责整个付府日常事务的,则是跟在老公爷身边的顾老爹,他是整个付府的大管事。
公账的收入来源有两部分,一是付家的祖产,二是敕封承恩公后得到了田地和庄园。
这两部分财产,每年能给付家带来大概二百万两银子的进账,主要用于付家公共开支。
而公账的田地庄园铺子这些不可移动的产业是不能分家的,日后只能由世子统一继承,所以对于二房而言,没有特别多的意义。
而二房这里,有自己的私产,也有自己的私账。
付苗她爹付远山是真的很能赚钱,二房名下的田地庄园铺子,一年就能有五十万两的收入,这还不包括付远山的俸禄和付二夫人陪嫁过来的那些产业。
而郑雨润的嫁妆付远山是从来不过问的,付二夫人悄悄告诉女儿,她一共陪嫁了三个铺子,两个庄园,六十亩地,虽然产业不算很多,但每年也有个五六万两银子的进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