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多识广》是以朱云峰季赫为男女主角的小说,主要讲述了:暖阁内,因为朱元璋的忽然暴怒而陷入寂静。关键时刻,还是朱标站了出来对朱元璋劝道:“父亲,孩儿觉得尚不必如此大动干戈,莫气坏了身子。”朱元璋双手叉腰,气呼呼地道:“合着他之前一直说的不是你,还有你!”他…
《见多识广》免费试读第三十三章 爱民如子朱元璋?
暖阁内,因为朱元璋的忽然暴怒而陷入寂静。
关键时刻,还是朱标站了出来对朱元璋劝道:“父亲,孩儿觉得尚不必如此大动干戈,莫气坏了身子。”
朱元璋双手叉腰,气呼呼地道:“合着他之前一直说的不是你,还有你!”
他又扭过头看向朱棣吼道:“这小子还说你做的国策害了俺们大明江山,你就在旁边跟死人一样杵着?不会反驳一二吗?”
“额…….”
朱棣也缩了缩脖子,在父亲的威势下连声都不敢吭。
他委屈。
他冤枉啊。
虽然朱云峰说了他的政策害人,可问题是他连自己到底制定了什么政策都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哦。
何况现在他的身份很尴尬,由于朱云峰戳穿了他后来篡了侄子位,又取消了大哥的追尊,还把大哥的子嗣全部贬为庶民。
结果搞得他在朱标面前根本抬不起头,一跟朱标对视,他就想起了这件事,哪还能主动谈什么国家大事?
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呐。
“太伯爷,老祖宗情绪太不稳定了。”
朱云峰忍不住对朱标抱怨道:“他制定的国策是害人害已嘛,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怎么还不让人说了。”
“好了好了,你少说两句。”
朱标见朱元璋已经在盛怒的边缘,就从小床上站起来,拉住朱元璋道:“父亲,我看云峰不是无的放矢的人,这件事事关大明江山,还是应该汲取后来的教训,不如先听听他怎么说,终究父亲也不希望大明以后灭亡了吧。”
“哼!”
朱元璋就气呼呼地走回书房把椅子拽出来,重重地砸在地上,一屁股坐下道:“俺倒要看看这小子嘴里能放出什么屁!”
看自家老祖宗那么生气,朱云峰撇撇嘴。
这些情况其实在预料当中,因为以他对自家老祖宗的了解,他做的那些政策必然都是得意之作。
虽然其中还有很多都没有实施,但大部分都已经完成或者有了腹稿。
比如大肆杀戮功臣,再距离一个月的时间,就以胡惟庸案为引子,掀起一场功臣浩劫。
还有设立锦衣卫的事,也将在三年后由现在的仪鸾司改名而来。
其余诸如分封制、闭关锁国、卫所制度、发行宝钞、户籍世袭等等现在都已经颁布实施。
所以朱云峰说的那些政策,基本上都是朱元璋精心策划,为大明江山制定的千古谋略,他自认为可以保大明数百年无忧。
结果到了朱云峰嘴里,左一口一个折腾大明,右一口一个祸害大明江山,怎么能不让朱元璋生气?
然而朱云峰也有理由说的。
这是事实嘛。
就那些制度,导致了许多严重后果,如果不是于谦挽救大明,加上张居正改革,大明早亡了。
事实如此不让人说,就太过分了。
“那我们就说说老祖宗的那些策略,到底是怎么把大明折腾没的。”
朱云峰瞥了眼脸色愈发难看的朱元璋,然后继续说道:“还记得我之前跟老祖宗说过,大明的灭亡是多个因素导致的吗?”
朱标微点下颌道:“我记得。”
“而老祖宗和二祖制定的一些国策,就是这些因素的其中之一。”
朱云峰说道:“先从开历史倒车,分封藩王开始。我想问问老祖宗,为何要分封藩王?”
朱元璋毫不犹豫地道:“自然是为大明开疆拓土,继续抗击暴元!何况这分封藩王,本就袭承了元制。”
“既然立志要驱除胡虏,又为什么要继承胡人的制度呢?难道以前汉人朝堂没有制度可循?”
“这…….”
“而且老祖宗说开疆拓土,抗击蒙元,怕是不止吧。”
朱云峰笑眯眯地道:“有那么多能征善战的名将在,却偏偏要分封都没怎么打过仗的子嗣,真是为了打击蒙古吗?”
朱元璋一时噎住,便也只好坦白道:“不错,我就是为了削弱那些大将们的兵权!”
“可老祖宗有没有想过,武将们手握兵权威胁到了皇权,那些藩王手握兵权有没有可能威胁到皇权呢?”
朱云峰瞥了眼朱棣道:“二祖在这件事上应该就很有发言权吧。”
我是谁?
我在哪?
我要干什么?
朱棣瞪大了眼睛,浑身绷紧坐在那手足无措。
特别是感受到大哥投来的不善目光之后,就觉得后背发凉。
我有发言权?
我有个屁的发言权?
我要是真造反成功当了皇帝才有话能说啊。
可现在我才十九岁,还没到以后造反的时候,哪有什么说话的资格?
俺的好曾曾曾曾曾曾曾曾孙,咱能别提这茬了吗?
“自然是想过。”
朱元璋淡淡地道:“可再怎么样,那也是俺朱家子孙。”
“肉烂在锅里嘛,这一点无可厚非,而且您晚年也让朱允炆削藩,只是让他慢慢来,不许他急躁,说明您早就认识到这一点。”
朱云峰继续道:“然而老祖宗应该没有考虑过,一旦削藩,藩王造反,有没有可能造成七王之乱,八王之乱这种情况?就算中央朝堂能够平定,可会不会造成生灵涂炭呢?”
“哼,那又如何?”
朱元璋眯起眼睛。
生灵涂炭?
只要保住他老朱家江山,死再多的人又有何惧?
看到他不在乎的样子,朱云峰摇摇头。
后世有人说朱元璋爱民如子,但正因为是朱家人,深入了解过明史,才知道自家这位老祖宗想的是什么,也才对哪怕是老祖宗也要处处防备。
先不提那户籍世袭,贱民等继承元朝的种姓制度,以及为了报复支持张士诚的江南百姓而施加的数十倍的重税。
单说在四大案中,杀的人保守估计就在十万人以上。
而且多是受牵连者。
有人说,在朱元璋兴起的四大案当中,那些受到牵连的受害者并不无辜。
因为“祸不及家人的前提,就是惠不及家人。而那些贪官他们贪污,家人朋友们得到了好处,难道惩罚的时候他们不应该受到惩罚吗?”
但朱元璋可不止是杀贪官污吏的家人,而是屠县。
《明史》当中多有美化,对这些只字不提,但有不少同时期的学者偷偷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
元末明初俞本著的《皇明纪事录》就记载“以应天府所属上元、江宁二县之民与胡惟庸为党,将男妇长幼悉屠之!”
又有祝允明《野记》记载:“洪武二十三年,京民为逆,僇其半,以半迁之化外。”
以及陆容《菽园杂记》:“二十三年大杀京民。”
就连朱元璋在自己所著的《大诰》以及《明太祖御制文集》当中都承认,大屠杀加大流放过后,至少有二到三万户,也就是十多万名南京百姓不知去向。
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因为在南京屠杀太多,导致朱元璋从洪武二十四年起,陆续从北平、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江浙等外地迁来数万户人民填充上元、江宁县缺口。
光是洪武二十八年十一月,就从各地强迁了两万多户民众,移入南京,补充人户。
胡惟庸真能够让首都附属的两个县全部百姓跟他造反吗?
显然不是。
再加上朱标忤逆自己,不愿意给孙贵妃披麻戴孝这件事,弄得朱元璋连亲生儿子,嫡长子都要拔剑砍这件事。
足以见得朱元璋虽然是个政治生物,但性情却非常残忍嗜杀,情绪很不稳定。
在朱云峰看来,百姓在朱元璋心中只能排在第四。
第一是大明江山。
第二才是马皇后和朱标。
第三则是其他子嗣。
毕竟连马皇后和朱标的劝说都不听,非要大肆屠戮功臣以维护统治就足以看出这一点来。
并且根据朱元璋自己所著的《御制纪非录》记载,他的那些儿子大半都在封地为所欲为,残忍对待百姓。
结果朱元璋要么只是训斥,要么只是把犯法的藩王剃掉头发,根本没有什么严重的惩罚。
可见他的儿子比那些百姓重要得多。
哪怕史书里多次记载朱元璋重视百姓的言论,也呵斥子嗣要善待百姓。
然而论迹不论心,嘴上说要重视百姓,实际上却对百姓极为残忍暴虐,难免有些言行不一。
说句不好听的话,也就是朱云峰对他有价值,能对朱元璋看重的大明江山这件事上起到挽救大明未来灭亡命运的关键作用。
否则的话,一个朱家二十多代后裔,没有任何感情的子孙,说杀也就杀了。
毕竟连跟随他多年的亲外甥李文忠都差点难逃一劫,若不是被马皇后保住,恐怕早就死在了朱元璋的屠刀之下,更何况朱云峰这个后人呢?
“所以这就是我要说的老朱家灭亡的真正根源啊。”
朱云峰长叹了一口气。
“怎地?”
朱元璋冷笑道:“死几个百姓老朱家就没了?大明就灭了?那么多藩王兵权在手,又有何惧?”
朱云峰摇摇头道:“错了,真的错了,我想说的是,表面上看分封制最差的结果也就是导致八王之乱一类,但里面的深层次逻辑其实是让各地藩王失去了对大明的归属感,一旦大明陷入到危难之际,这些人根本不会认为大明江山有自己的一份责任,从而眼睁睁地看着大明灭亡。”
“何意?”
朱标看情况不对,连忙打岔询问,试图分散朱元璋的注意力。
“很简单,分封制后,势必导致中央皇权旁落,那些藩王在地方上拥有兵权、财政权,就有造反的能力。”
朱云峰双手一摊道:“那么中央皇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势必就会削藩。削藩之后,又该如何对待宗室?二祖的办法就是养着他们,拿国家的钱养着一群蛀虫,如此长久以往,离心离德。回看明末历史,国家到了灭亡之际,只有极少数藩王愿意出钱出力帮崇祯,大部分藩王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福王朱常洵家财万贯,豪宅田地无数,崇祯十三年李自成进攻洛阳,当时的洛阳巡抚和南京兵部尚书急忙来到福王府上,苦苦哀求富甲天下的福王能够拿出一部分钱作为军饷。”
“朱常洵拒绝,饿着肚子守城的明军士兵愤怒的说,福王富有天下,却不肯拿出一丝一毫给我们填饱肚子。于是愤然打开城门,福王被李自成斩杀。”
“蜀王朱至澍富甲天下,刚开始还能拿点钱犒赏守军,但四川巡抚刘之勃劝他把家财拿出来招募人手守城,却被他严词拒绝。”
“结果成都被张献忠攻破,家产全都被张献忠夺走,要钱不要命的下场就是钱和命都保不住。”
“之后几年的时间里,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军饷开支基本上就来源于福王府和蜀王府。如果这笔钱交给朝廷,又怎么可能灭不了流寇呢?”
“而且明末本就混乱,官员腐败无能,加上天灾人祸,朝廷没有银子,还得花钱养那么多米虫,更加加大了国库的开支,可以说分封制度是导致大明灭亡的根源之一!”
他看着朱元璋,认真地说道:“分封制让藩王与中央皇权离心离德,让被分封地的官员百姓卫所士兵与大明离心离德,而日益庞大的赡养藩王开支又严重拖垮了财政,老祖宗您自己说说,这分封制是不是开历史倒车,是不是祸害了大明江山?现在您还觉得自己没有错吗?”
“哼。”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都是你的一面之词罢了。”
死鸭子嘴硬。
朱云峰腹诽了一句,然后说道:“那这样的话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我回去之后给你整理一份明朝藩王怎么祸害大明的资料,您自个儿慢慢看去吧。”
“你!”
朱元璋气急败坏。
朱云峰双手环抱在胸前,扭过头去,不太想理他。
这些话本来就是客观事实,他也没有恶意中伤的意思,甚至很多事情都说得比较委婉了。
像那些藩王在自己领地怎么祸害大明百姓,明朝后期几十万宗室有的富家天下,有的穷困潦倒,明亡之后,各地藩王称帝,小朝廷多达五个等等事情他都没有聊。
可以说,有明一朝,除了朱元璋时期的藩王还有点九边镇塞的作用以外,其余时候基本上都是大明江山的蛀虫,不断地啃食着大明的根基。
但显然“谎言不会伤人,真相才是快刀”。
老朱觉得这是自己引以为傲的手笔,如今却被朱云峰批得一无是处,自然怒火中烧。
朱标忙道:“这样也好,亦有后事之鉴,便可参谋参谋。父亲,如今大错尚未铸成,还有挽回的余地,切不可讳疾忌医,而一意孤行。”
“哼。”
朱元璋冷哼一声,从椅子上站起来道:“要听你自己听吧。”
他回到了自己的书屋,眉头紧锁。
朱云峰作为后世人,肯定对他做的政策有了盖棺定论,因此他并不怀疑朱云峰的话是假话。
但作为大明说一不二的开国皇帝,被朱云峰左一句农民出身目光短浅,右一句害了大明江山,脸上实在是挂不住。
何况他也并不认为就一定是自己的政策害了大明江山。
因为他觉得这些政策是目前维护大明江山的最好手段。
如果不分封藩王,又怎么合理地把下面那些骄兵悍将的兵权收拢回来?
如果不设立卫所,又怎么安置那么多大军?
如果不严格管控百姓,不让他们随意离开本地,不让他们世袭户籍,以至于流寇四起,治安混乱该如何是好?
这些明明策略都让大明江山稳固如初,又怎么可能会害了大明?
所以这必定是下面的那些贪官污吏作祟,歪曲了他的好意,将他的政策,导致大明灭亡。
想到这里,朱元璋眼中的杀意更甚。
朱云峰说他大开杀戒,导致大明灭亡,那他就更要大开杀戒,杀得血流成河。
对那些贪官污吏,便要剥皮充草,如此重刑之下,将来看哪个官员还敢如此捏造歪曲自己的国策,败坏自己的大明江山!
小说《见多识广》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