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朱元璋唯一的选择就是立朱权为太子,否则大明一定会陷入内乱,这不是朱元璋想要看到的。
朱元璋有此一问,也是想要个承诺。
“儿臣若为太子储君,内安大明社稷,外御大明强敌!
儿臣若为太子储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儿臣若为太子储君,大明从此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
儿臣若为太子储君,必迁都北平,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儿臣若为太子储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儿臣若为太子储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儿臣若为太子储君,承父皇之志,挺我华夏脊梁,为天地立心!
儿臣若为太子储君,愿建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百姓俱欢颜,为生民立命!
儿臣若为太子储君,愿弘扬圣人妙法,教化百姓,开智万民,为往圣继绝学!
儿臣若为太子储君,愿求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为万世开太平!
儿臣若为太子储君,定要我大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儿臣若为太子储君,必然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跨马定乾坤!”
朱权一连许下了十二道承诺,道道响彻奉天殿,声音激动人心。
“迁都北平,北上御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好,好,好!”这番话说到朱元璋心坎里去了。
本来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朱元璋才选择定都南京,现在看来儿孙有更伟大的理想。
朱元璋并不反对迁都。
“陛下,宁王殿下天纵之才,理当册为储君,以固国本!”这时候,文官集团某大臣朗声提议道。
朱元璋起身来到御阶上面,看向文武百官。
“传旨,太子妃吕氏,毒杀皇长孙,罪无可赦,废为庶人,暂囚天牢不得出,着打开皇陵,咱要给大孙一个公道,若事情属实,让吕氏和朱允炆为咱大孙陪葬!”
“领旨。”一旁的太监应下。
这时候大局已定,反对的人脑子有病。
“拟旨,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宇,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皇十七子宁王朱权,日表英奇,天资粹美,深肖朕躬,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于洪武二十八年五月十三日,授朱权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朱元璋下旨,册立朱权为皇太子。
眼下的局面,也不允许朱元璋不册立朱权为皇太子了,下这个旨意,有几分真心实意,只有朱元璋自己知道了。
“陛下圣明,臣等参见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文武百官异口同声的高呼。
朱元璋还没完,继续说道,“朕御极二十八年,日夜操劳,如今龙体欠安,不宜处理国事,着太子监国摄政,军国大事皆取太子进止,另召诸皇子进京,参加册封大典。
朕决定学习唐高祖,禅让帝位于太子,着礼部挑选吉日,待皇子全部到京,即安排登基大典,太子册封大典不办,但诏书依旧即日布告天下。
朕退位为太上皇,迁出养心殿,退居永寿宫,着有司即刻筹办太子登基大典等事宜,昭告天下,此后百官需尽心辅佐,使我大明永昌!”
朱元璋选择了退位!
与其占着帝位让朱权不爽,不如放权放得干脆些。
本来朱元璋只打算册封朱权为太子,但是朱雄英的事情爆出来之后,朱元璋的雄心壮志一下子就彻底熄灭了。
不想再管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朱元璋想享两年天伦之乐了。
今年是洪武二十八年了,还有三年朱元璋就要驾崩,提前退位也算是临了给自己的帝王人生画上一段句号,也想做几年父亲和爷爷,而不是皇帝了。
“臣领旨。”礼部尚书恭敬应下,大局已定,不应又能怎么样呢?
朱权这时候拱手道,“父皇,儿臣还有一件大事,要请父皇圣裁!”
朱权知道,那件事情必须要让朱元璋来办,不然会给自己增加很多阻力,就让朱元璋最后在为大明王朝发挥一下余热吧。
明初刚开国的时代,国力正盛,朱权可谓是直接得到了泼天富贵,不用扶大厦之将倾,也不用去那么费心的寻找人才。
“什么事?”朱元璋敏锐的意识到了这肯定不是一件小事。
不然的话,朱权不会不自己决断的。
“此事关乎我大明千秋基业,是阻止我大明传之千秋万代的大弊端!而且是父皇所定下的!”朱权直言道。
这让朱元璋险些一个没坐稳。
咱都让位给你了,你还要批斗咱?
“你说!”朱元璋咬着牙说出这两个字。
我倒要看看,咱为国为民,究竟哪条国策阻止我大明兴盛了。
朱权回答道,“在父皇定下这条国策的时候,就注定了我大明三百年内必亡国!”
这话一出,朱元璋拍着龙案呵斥。
“放肆!你放肆!咱开国至今二十八年,河清海晏,四海祥和,歌舞升平,吏治清明,内有国策治邦,外有塞王定国!你敢说我大明三百年内必亡国!你今天说出个所以然来,还自罢了,否则,哼!”
朱元璋虽然没有说出后果,但那一声冷哼也表示这事儿没那么容易结束。
朱权也没有跟朱元璋争辩,而是直接拿事实说话。
“儿臣要说的便是大明奉养宗亲之策!儿臣知道父皇穷苦一生,希望儿孙过得好些,但是儿臣不是要阻止这件事情,而是父皇对儿孙好得有些过分了!父皇你可曾算过我大明宗亲俸禄的恐怖?可曾算过你的这条政策会成为我大明亡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朱权想让朱元璋退位之前,帮自己把这件事情解决掉,这样的话也可以给自己省去好多麻烦。
更可以给朱元璋挽回一点圣明的形象。
听到这话的朱元璋怒了,朱元璋从御阶上走了下来,来到了朱权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