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宿主等级提升到2级,宿主升级后自然属性提升,此刻属性为
力量:11
敏捷:5
体力:8
精力:5
可支配属性点2。”
看完自己最新的属性,再联想到自己刚到1级的时候,四维是8473,再加上他后来升级得到的可支配属性,被自己赋予到力量上,使得自己力量达到了10。
而从1级升级到2级,显然又多了一些自然提升。
这些提升分别是1点力量、1点敏捷、1点体力以及2点精力。
这么说升一级,就有5点自然属性提升。再加上可支配的2点,就是7点属性,至于对不对,还得后续的继续观察才行。
当然,伏丑最关心的还是3级以后,丰厚的新手大礼包。
或许打开新手大礼包以后,才能够真正的解锁这传奇系统的用法。
而现在后厨既然没有食材需要他宰杀了,伏丑也就没有必要继续待在这里,当即起身弹了弹身上的灰尘,道:“再有需要杀鱼杀鸡的事儿可以招呼我,我这事儿可擅长了。你们继续忙哈,我先去逛一逛。”
离开后厨后,伏丑随意逛了一圈便回到了自家的住处。
这时他看到谢安正在院中摆弄着那把随其战斗的环直刀,然后利用锥子在一块木头上雕刻了起来。
“你在做什么?”伏丑不解道。
“给这把刀做一件衣服啊。”谢安答道。
原来谢安出去一趟,就是为了购买一些工具,然后回来给刀做鞘。
“你对它还挺好,干嘛不娶个媳妇好好疼媳妇。”伏丑笑道。
谢安闻言笑道:“我这不是没有媳妇嘛。”
说着他又想起方才瞧见的那面容精致的小姐,想了想还是没有将这事儿说出来。而是说起另外一件事情,道:“你需要吗?需要的话,我也帮你做一个。”
“要是免费的话,我就不需要,收费就要。”伏丑笑道。
“那就收费。”
而在两人闲聊之时,一人推开了他们院门,抬脚走了进来。
瞧见来人以后,伏丑与谢安慌忙起身。
“大人您怎么来了。”谢安率先开口道。
“来瞧一瞧你们,住的都还习惯吗?”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将他们两人强行带到洛阳的贺若怀亮。
“挺好,比我们之前当花子的时候舒服多了,每天都有人送吃送喝,反而让我俩有些坐立不安。”谢安慌忙答道。
贺若怀亮闻言一笑道:“所以,伏丑就又跑到后厨去帮忙了?”
“我这不是闲不住嘛!”伏丑搔了搔头道:“对了大人,您看我们两人天天在您府上闲着也不太好……”
“怎么?这是想走了?还是说想跟我师傅去学艺了?”贺若怀亮反问道。
伏丑不愿意娶他女儿,甚至不愿意跟贺若怀亮关系亲近,他还是知道的,因此便直接率先开口,想要试图堵住伏丑接下来的话。
没曾想伏丑却摇了摇头道:“不是!我是想人生在世,总得有一技之长才行,若不然天天吃白食,心里也有些不踏实,就想着看能不能让大人您帮我们请一些先生和武师,来教我们两个识字与习武。
这样待我们有了本领以后,将来大人若是有什么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能为您多效力一些。”
伏丑的这个请求,倒是贺若怀亮的意料之外。
他将伏丑两人带到府上,一来是想要借机感谢他们,二来也有把伏丑当工具人的嫌疑。
总之为了自身利益,会尽可能是压榨伏丑身上的所有潜力。
因此怎么安排他们两人,贺若怀亮一时间还没想好,毕竟伏丑这会儿也只“可能是其女婿”。
可待伏丑自己提出这个建议后,贺若怀亮再想到他那出众的投壶天赋,似乎在勇武这方面,或许能有些作为。
“有进取心是好的,男儿立世岂可无志。”贺若怀亮说着又道:“纵观历史,起于微末功至封侯的不在少数,你们两人若是努力,也是有机会的。况且当今圣上刚刚诏令荐才。老师的事儿,我会安排人过来。
你们要是还觉得无事可做,可以在我身边担任一个亲卫,这样既有月俸可拿,偶尔也会与你们安排一些事情。”
听贺若怀亮说完以后,伏丑与谢安对视一眼,慌忙下拜道:“吾等愿意。”
这愿意,既有愿意贺若怀亮安排老师的事儿,也有这安排亲卫的事儿。
毕竟不管如何先上岗就业总归不是坏事。
这时,贺若怀亮又道:“还有,你们近日如果想出去游玩的话,在城内逛一逛就行,没有必要的话,就不要出城了,城外的疫情正在扩散,小心沾染上疫病。”
“多谢大人关心。”谢安慌忙答道。
对这洛阳城外的疫情,他们也是一头雾水,可贺若怀亮既然特意来与他们交代一番,想来城外的疫情肯定不小。
这也让伏丑忽然明白,为何明明是农忙的季节,可田中的麦子却没人去收割的原因。
随后三人又闲聊了一会儿,贺若怀亮就以有事要处理,转身准备离去。
临行前,忽然问道:“你是怎么知道长孙无忌的?”
伏丑闻言一愣,硬着头皮道:“听我师傅说,他曾遇到了这么一个孩童,命格贵不可言。”
伏丑这话半真半假,到也与他当日的奇怪表现有些吻合。正是因为这“贵不可言”,才让伏丑失态的想要亲近长孙晟。
贺若怀亮闻言思忖片刻,道:“行了,你们好好用功,如果文武出众,我不介意将你们举荐给当今圣上。”
说着贺若怀亮便缓步消失在他们两人的视野之中。
而贺若怀亮方才两次提到的“荐才”,正是对中国历史有着极大影响,并且到二十一世纪依旧影响着千千万万考生的科举。
而科举制度的雏形,正是始于隋唐,也正是这种制度,一点点打破门阀贵族对权力的垄断,让其他人有了一丁点的上升通道。
而说到科举制度,就不得不说一说中国历史上的人才选拔制度。
以及杨广三番五次诏令荐才的尴尬处境。
而这一切,都要源于汉代的察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