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文学
牛皮不是吹的 小说还得看我推的

第4章

在崔一翔的原来认识中,他觉得这些书生出身的知识分子们都是比较眼高手低的类型。啥也干不了还喜欢指点江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对于这种人,他是深恶痛绝的。

而且他是从小兵提拨为基层军官的,也不懂什么心学,对于这副奇装异服打扮的凌云,着实有点第一印象不好。现在看凌云倒是什么也没说,就踏踏实实在这刷锅洗碗的,倒是印象分增长了不少。

一天就这样平淡无奇的过来了,这和想象中的军营生活倒是有所不同,晚上吃过晚饭后。把碗筷收拾的差不多了,锅也刷完了。大家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摆龙门阵。

因为自己是新来的,对这里的情况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再说和这群火头军也并不是很熟悉,所以暂时凌云没有太多话,就是简单和大家打过招呼以后,就把自己放在了听众的位置上了。

火头营并不完全等同现在的炊事班,事实上,炊事班只是火头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明代所谓的火头营,其实是一个相当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统。

兵马未动,粮草现行,打仗在很多时候就是在拼后勤实力,所以后勤部门的级别也是不低的。如果在副军级作战单位,或者师级作战单位的话,后勤部的级别至少是正团级。

那么在正常的情况下,虽然古代和现代的军队编制和构成完全不一样。但是对后勤的重视也一样不会太差。辽东镇是大明朝的九边之一,也是九边中最重要的一个边镇。

辽东经略是正二品文官,山海关总兵是从一品武职。整体说来,这个辽东军区,至少也应该是一个军级单位,这是最低的设定了,绝对不打折。

那么按照这样的推算来说的话,火头营至少也应该是一个团级,或者是副旅级建制。那么火头营的负责人就应该至少是一个参将,或者是游击。比都司的官大。

刚才这个疑问在凌云的脑子里已经存在了,只是他也不好贸然动问,现在听着他们在这里侃大山,才算是基本明白了,原来如此。火头营也是有比较完善的分工的。

火头营的总营官是一员参将,正三品武职。下辖有运输队,炊事队等等。而崔一翔所在的,是炊事队。炊事队有两个,这两个队全面负责辽东边军八千人的伙食供给。

另一名负责炊事的营官是一名正六品的千户,和崔一翔管的人一样多。对此崔一翔倒也没有什么意见,毕竟人家这个千户也不是白来的,据说当年在战场上。这名千户曾经一人之力,斩首三级。

一个人砍掉了三个敌人的脑袋,由小兵越过小旗、总旗,直接提升为百户的。要知道,这三个人可不是一般人,都是战力强悍的后金骑兵。

在当时就算明代最精锐的部队,也很少在势均力敌的状态下,和后金部队来一场平原地带硬碰硬的交锋。甚至就是袁崇焕在宁远打的那场大胜仗。其战法也是用大炮。

袁应泰倒是一个比较崇尚对面交锋的大明官员,他以六万军队列阵在城外,和不满两万人的后金部队开打。本以为几乎是三个打一个的战力对比,肯定是没有什么悬念的。

的确是没有悬念,因为战斗的结果是六万部队全军覆没,袁应泰悬梁自尽,殉节而死。对他的评价可以这么说,他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大明将领,但他是一个称职的大明官员。他为这个国家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

在战场上,单凭战斗力来说,明军的战力和后金部队的战力还大致不在一个水平上。这并不是长人家的志气,而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从万历年间的萨尔浒战役之后,明朝的官员们不停的造兵,修筑坚城,储备物资,就是为了迟滞后金部队前进的脚步,他们甚至没有想过去阻止他们,因为没有这个勇气。

而另一个炊事队的营官,那个叫司马蛮牛的家伙,能够凭借斩首三级直接提干,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你不服没关系,你也到战场上去干掉三个后金士兵,砍掉他们的脑袋,回来也自然有官位给你。

司马蛮牛,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是比较彪悍的那种。话说到这里,我们要重新说一遍,为什么两个都是立战功出身的军事主官都去做饭了呢,这是不是人才的流失和浪费。

这是因为辽东镇的长官是一个明白事理的人,带兵有方,知道这个打仗就是打后勤的道理。让在前线打过仗受过苦的人去管做饭,就不会有偷工减料掺沙子的事情出现。可谓是用心良苦。

想到这里的时候,凌云倒是觉得,这个辽东边镇的领导班子倒是并不糊涂。

他还想继续听下去,然后旁边有一个中年士兵指着他说,:“咱们让这个小兄弟来说说吧”。

看了看四周,凌云才知道说的是自己。他当时脱口而出两句话:“红军不怕远征难,一切行动听指挥。”大家明白第二句,第一句不知道啥意思。

凌云刚说完自己也笑了,这是啥地方,竟然背起来红宝书了。面对这些军汉,还是说些比较务实的大白话比较好,于是他说道:“小弟初来乍到,一切还都不怎么懂,全都是仰仗哥哥们的提携照顾。咱们火头军也是兵,我愿意跟着你们杀倭寇,打鬼子。”

说完坐下。崔一翔点点头,显然他知道鬼子是什么意思。估计在那个时候倭寇就被这么称呼了。这样也好,基本上也不会存在着什么语言障碍。

崔一翔说,:“凌兄弟说的好,咱们火头军也是兵,当然也有责任灭倭寇打鬼子了。来,咱们给凌兄弟一起呱唧呱唧。”

屋里的火头军士兵一起鼓掌,弄的凌云倒是有些不好意思。等掌声听了,凌云才想起一件事来,忙问崔一翔:“崔大哥,我粗读经史,对我朝事情,也有所耳闻。这倭寇之乱,不是在嘉靖年间就被名将戚继光和俞大猷消灭殆尽了吗。再说,他们也是东南沿海,浙江一代闹事,怎么会跑到辽东来呢。”

这确实他心头比较疑问的事情,所以借此机会问出来。

崔一翔想了想,说,:“兄弟,这个事,我也知道的并不是很详细,毕竟我也只是个七品的百户,不会接触到太高的层面。我说的,或许不实,你就当做齐东野语。”

凌云笑了,“崔大哥,您但说无妨。”

看到凌云这一副虚心的样子,崔一翔就打开了话匣子,开始讲述起来。

原来,当年戚继光和俞大猷扫平了大量的倭寇之后,还有一部分选择了潜伏下来。他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没有再闹事,只是慢慢的发展实力。

看似并不起眼,但就是这仅仅不足百年的时间里,他们又一次东山再起,拥有了四千之众。而且,还和后金部队有勾结。皇太极让他们折腾明军,然后承诺他们大量财货。

听到这里的时候,凌云已经是忍受不住了,倭寇的事还在其次,皇太极竟然勾结倭奴这样的手段也想的出来,和石敬瑭有什么区别。

真是岂有此理!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